82%回报缔造者转身离去安信基金拿什么留住投资者?

  安信基金的“一哥”张翼飞,这位管理着超过300亿元规模的操盘手,因个人原因于7月15日正式离职,卸任其管理的全部9只基金。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诸多猜测,而这背后所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职业转变,更是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张翼飞在安信基金的13年,无疑是一段辉煌的历程。从固收研究起步,他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人物。自2015年5月25日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基金成立起,他便担纲管理,任职超过10年。在他的管理下,该基金实现了连续9个完整年度正收益,截至离任日,任职总回报达82.81%,年化收益率为5.52%,期间最大回撤仅7.2%。这样低波动、稳回报的业绩表现,在市场震荡加剧的环境下显得尤为亮眼,也使得该基金管理规模在2022年一度冲上644亿元的历史巅峰 ,卸任前仍稳定在约322亿元。除了这只明星基金,他管理的安信目标收益A、安信民稳增长A等产品,任职回报也分别高达58.49%和62.25%。他的成功,在于将绝对收益理念贯穿始终,严控风险,并在股债多资产间实现了高性价比的配置。

  然而,张翼飞的突然离去,对于安信基金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作为公司混合资产投资的灵魂人物,他的离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短期来看,投资者信心的动摇或许难以避免。许多投资者是冲着张翼飞的投资能力和稳健风格而选择了他管理的基金,如今他的离开,使得这些投资者面临着重新抉择。在张翼飞原管理基金的讨论区,就有不少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疑虑,有人原本想加大投资,如今却对更换基金经理后的情况表示担忧;有人称要再观察,不行就离开;甚至有人直言换了基金经理就赎回。这种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极有可能导致资金的外流,进而使安信基金的管理规模进一步缩水。

  安信基金近期的发展本就面临困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安信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992.75亿元,同比缩水16.28%,行业排名从第50位滑落至第62位 ,成为同期少数规模逆势下滑的基金公司。到了2025年1季度,整体规模进一步下滑至945.31亿元,正式跌出千亿梯队。与此同时,旗下8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部分产品业绩乏力,如安信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安信创新先锋混合发起、安信价值精选股票近3年均跑输业绩基准逾20%。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翼飞的离职无疑是雪上加霜。

  尽管安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其原混合资产团队核心成员将继续留任,并按照原有的产品定位与策略接任管理,张翼飞卸任的9只基金由共事多年的李君、黄琬舒接棒,两人均与张翼飞有交叉管理经历,业内也推测继任者或延续原有投资策略。但作为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信任度绑定较深,张翼飞作为“关键人物”的离职,仍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新的基金经理能否延续张翼飞的投资风格和业绩表现,目前还是未知数。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张翼飞的“奔私”也反映出公募基金行业在人才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离开公募,投身私募领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私募可能为基金经理提供了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灵活的投资策略空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募基金在激励机制、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或许存在一定不足。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募基金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安信基金而言,当务之急是稳定投资者信心,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投研实力。公司需要向投资者充分展示其投研团队的实力和稳定性,让投资者相信,即使张翼飞离开,基金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运作和业绩表现。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投研平台。

  张翼飞的离职事件为公募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行业内的其他公司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自身在人才管理、投资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只有不断适应、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需注明本文链接:DNF私服网 » 82%回报缔造者转身离去安信基金拿什么留住投资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