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罗斯弹药用不完?谁在背后支援了?西方打到现在发现不对劲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文末已注明相关文献来源,请读者知悉。

  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战局依然未见缓和。此前,多位军事专家曾指出,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弹药消耗战。双方的战争进程不仅取决于战术和战略的对抗,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弹药的储备和生产能力。谁能确保弹药供应充足,谁就能够在这场持久战中占据上风。

  目前,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了西方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而俄罗斯则几乎是单独作战,依靠自给自足来维持战斗。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在这样不对称的局势下持续到今天的呢?其背后是否有强大的资源支持?难道其军事物资和弹药的储备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实际上,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都已经将国内的军工生产推向了极限。去年,乌克兰在前11个月的时间里生产了超过250万发炮弹,这个数量几乎相当于欧盟设定的全年炮弹总产量。由此可见,乌克兰虽然地处战火纷飞的环境,但其自身的弹药生产能力依然不容小觑。

  如果说乌克兰的产能令人惊讶,那么俄罗斯的情况则更加令人震惊。根据北约秘书长吕特的公开言论,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异常强大,甚至称,俄罗斯在90天内就能生产出相当于北约全年炮弹需求的数量。吕特还特别提到,俄罗斯的军工能力对北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若这种产能持续下去,北约在未来四五年将可能面临自给自足的困难。

  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俄罗斯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在前线的需求,甚至在西方对其实施严厉制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自主生产保障战斗物资的供应。此外,俄罗斯的军工生产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其多余的军事物资甚至被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其经济支持的一部分。

  尽管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从2020年到2024年,美国仍然占据武器出口的最大份额,而俄罗斯的占比则降至7.8%,但这并未阻止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国。尤其是在非洲,俄罗斯的武器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美国武器在非洲的占比仅为16%。

  这进一步说明,尽管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战斗中消耗了大量的军事物资,但其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武器供应。实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俄乌冲突的爆发正好帮助俄罗斯清理了多年来积累的老旧库存。毕竟,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军工基础,尽管苏联的轻工业并不发达,但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为今后的军事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俄罗斯在资源上的自给自足也是其军事生产能够持续的重要原因。俄罗斯国内的各类资源充足,生产武器所需的原材料基本都可以依赖自己,几乎不受西方封锁的影响。这样的局面使得俄罗斯在战争状态下能够维持一个相对封闭、完整的军工体系,只要这个体系能够正常运转,武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军事领域的投资加大,俄罗斯的军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诺夫哥罗德州的一家军工企业为例,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企业新建了超过4.5万平方米的厂房,员工数量增加到1100多人,生产各种炮弹的产量达到了原来的四倍之多。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某些兵工厂的主战坦克年产量由三四十辆增加到了超过1500辆。

  到2024年,俄罗斯的国防预算已占到GDP的6.7%,大部分国内投资和产业资源都倾向于军工体系,这使得俄罗斯能够在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中保持相对的平衡。

  然而,即使俄罗斯如此全力以赴地提升军工生产能力,普京依然承认,军队仍然面临一些武器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无人机。普京在4月表示,尽管生产大幅增加,但某些武器,尤其是无人机,依然供不应求。虽然俄罗斯的国防企业已尽全力满足部队的需求,但这也意味着,如果军工企业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未来武器供应仍可能受到影响。

  这一点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报道。比如,有外媒报道称,俄罗斯军队在前线的运输工具并非车辆,而是驴子,此外,摩托车、越野车甚至电动踏板车也被用作前线作战的工具。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武器装备的“降级”,认为这表明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已经被大量消耗,无法满足前线需求。

  德国不来梅大学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称,由于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消耗速度过快,俄罗斯不得不依赖苏联时代的库存。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得到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确实面临无人机等武器的短缺,导致其在某些战场上处于劣势。乌克兰方面则通过大量无人机攻击俄罗斯的装甲运输车辆,这对俄罗斯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美国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也指出,虽然俄罗斯的坦克年产量存在提升空间,但受到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在电子元件领域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其坦克的红外热成像和瞄准系统的性能。

  俄罗斯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并未完全消耗殆尽。根据乌克兰方面的预测,俄罗斯的装甲车辆至少还能维持两年左右。而西方的研究人员则认为,这一数量已经远低于苏联解体时的水平,显示出俄罗斯在战争中的长期消耗。

  不过,从这些信息来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西方国家似乎并未完全掌握俄罗斯目前武器供应的详细数据,因此,很多言论和分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4月的国家军工委员会会议上,普京表示,他已经意识到尽管产量提升,但武器仍然不够,“前线的士兵们正热切地等待着它们。”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俄罗斯已经从伊朗和朝鲜购买了一些特定的武器装备。伊朗主要向俄罗斯提供了沙赫德无人机,而朝鲜则提供了火炮、弹道导弹以及部分弹药。根据报道,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炮弹数量达到数百万枚,甚至还有几百枚导弹。

  这些外援也使得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器短缺问题。但西方媒体认为,由于朝鲜的技术相对落后,俄罗斯所用的导弹精确度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乌克兰方面曾公开表示,俄罗斯的KH-32巡航导弹在战斗中发生故障,甚至未能完成任何作战任务。

  然而,从整体来看,如果俄罗斯的武器供应依赖外部援助,那么乌克兰面临的局面也不容乐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西方国家的炮弹生产能力。如果西方各国不能继续保持稳定的武器供应,俄乌冲突的战斗烈度将难以降低,双方的消耗也将继续加剧。

  综上所述,尽管俄罗斯能够确保大部分武器供应,但从伊朗和朝鲜购买武器更多是为了弥补一些特定的需求。战争不仅是前线的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俄罗斯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军工领域,如何应对西方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确保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才是决定战争最终走向的关键。

  1. 《更换新防长如何影响俄罗斯军工能力?》 环球时报 2024年5月15日

  3. 《北约秘书长称,俄罗斯3个月生产的弹药数量相当于整个北约1年的产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1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转载需注明本文链接:DNF私服网 » 为何俄罗斯弹药用不完?谁在背后支援了?西方打到现在发现不对劲
分享到